中新網(wǎng)首頁 安徽 北京 重慶 福建 甘肅 貴州 廣東 廣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龍江 江蘇 江西 吉林 遼寧 內(nèi)蒙古 寧夏 青海 山東 山西 陜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團 云南 浙江

中國新聞網(wǎng)河南新聞

搜 索
投稿郵箱:zxwhnxw@163.com
新聞熱線:0371-65700861

首頁 > 同心中原 > 正文 >

東西問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何以是"綱"?

  • 2021年08月30日 10:37
  • 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 責任編輯:李新賀

  (東西問)短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何以是“綱”?

  中新社北京8月28日電 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何以是“綱”?

  中新社記者 路梅

  “必須高舉中華民族大團結旗幟,促進各民族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在剛剛結束的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再次強調(diào)民族團結的重要性,同時指出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黨的民族工作的主線。

  在此次會議上,“共同”一詞高頻出現(xiàn):共同當家作主、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fā)展、共同富裕、共同維護國家安全等表述,都指向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中華民族共同體。

資料圖:蒙古族民眾身著盛裝舞蹈。中新社記者 張瑋 攝
資料圖:蒙古族民眾身著盛裝舞蹈。中新社記者 張瑋 攝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中華民族凝聚力的精神核心!岸嘣惑w”是中華民族共同體的結構特征,彰顯著中華民族共同體內(nèi)部多元文化的蓬勃張力,是中華文化的寶貴財富?v觀中國歷史,中華文明五千年生生不息、傳承永續(xù),歷朝歷代都十分注重維護多民族的大一統(tǒng),并將其看作“天地之常經(jīng),古今之通義”。

  “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是中國“家底”,各民族共同開發(fā)了祖國的錦繡河山、廣袤疆域,創(chuàng)造了悠久的中國歷史、燦爛的中華文化,對國家發(fā)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中國共產(chǎn)黨歷來重視民族工作,基于國情、立足實際,探索出一條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

資料圖:游客體驗云南少數(shù)民族風情。中新社記者 劉冉陽 攝
資料圖:游客體驗云南少數(shù)民族風情。中新社記者 劉冉陽 攝

  改革開放特別是中共十八大以來,中華民族大家庭、中華民族共同體、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等中共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形成了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

  在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中國堅持各民族一律平等,保證各民族共同當家作主、參與國家事務管理,堅持和完善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堅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務等。民族地區(qū)從封閉走向開放、從貧窮走向富裕,各族群眾的生產(chǎn)生活水平得到根本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56個民族沒有一個掉隊。西方社會出于“單一民族國家”理念,對中國民族政策的質疑與抹黑,在事實面前顯得蒼白無力。

資料圖:佤族民眾歡慶“新米節(jié)”。新米節(jié)期間,佤族民眾會換上節(jié)日盛裝,舉行一系列的祭祀活動,以祈求風調(diào)雨順、人畜平安、五谷豐登。中新社記者 劉冉陽 攝
資料圖:佤族民眾歡慶“新米節(jié)”。新米節(jié)期間,佤族民眾會換上節(jié)日盛裝,舉行一系列的祭祀活動,以祈求風調(diào)雨順、人畜平安、五谷豐登。中新社記者 劉冉陽 攝

  兄弟同心,其利斷金。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處在實現(xiàn)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邁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人的團結顯得尤為關鍵。對此,習近平給出了清晰的答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綱”,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泵褡骞ぷ鞯谋举|亦是做“人”的工作,需綿綿用力、久久為功。新時代,站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zhàn)略高度上,中共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思路愈加清晰、堅定且自信。(完)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wǎng)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
未經(jīng)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wǎng)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3042]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