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首頁 安徽 北京 重慶 福建 甘肅 貴州 廣東 廣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龍江 江蘇 江西 吉林 遼寧 內蒙古 寧夏 青海 山東 山西 陜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團 云南 浙江

中國新聞網河南新聞

搜 索
投稿郵箱:zxwhnxw@163.com
新聞熱線:0371-65700861

首頁 > 頭條 > 正文 >

健康科普|躲一躲,遵循“冬藏”養(yǎng)生之道

  • 2024年12月18日 15:24
  • 來源:中新網河南
  • 責任編輯:李新賀

  俗語說:“重病難過冬至節(jié),過了冬至可過年!边@句話揭示了冬至時節(jié)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以及人們對健康平安的期盼。冬至,作為農歷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通常在每年的12月21日至23日之間,標志著一年中最寒冷的季節(jié)的開始。在中醫(yī)理論中,冬至不僅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jié)氣,更是人體陽氣最弱、陰氣最盛的時節(jié)。因此,在冬至時,人體需要保護陽氣,避免其過度耗散;同時,腎為先天之本,主藏精、生髓、養(yǎng)骨,而冬季腎水旺盛,是調養(yǎng)腎精的最佳時機。所以,“冬藏”就是藏陽氣、藏腎精。應從穿衣、飲食、睡眠、運動、情志等方面,固守真元,固腎強體,護陽益精,蓄勢以待發(fā)。

  保暖防寒,藏住陽氣

  冬至時節(jié),氣溫驟降,寒風凜冽,人體易受寒邪侵襲。《黃帝內經》云:“寒則傷陽”,致氣血凝滯,百病叢生。故穿衣保暖,乃冬至養(yǎng)生之首要。

  1.多層穿衣御寒氣:《千金方》有言:“衣厚則熱,薄則寒!苯ㄗh采用多層次穿衣法,即內層選擇透氣、吸汗的衣物,中層選擇保暖性好的羊毛衫、絨線衣等,外層則選擇防風、防水的外套。這樣既能有效保暖,又能根據室內外溫差靈活調整。

  2.關鍵部位護周全:《黃帝內經》云:“寒氣易侵,陽氣難守!鳖^部、頸部、腰部和腳部是人體最易受寒的部位,也是陽氣匯聚之處。因此,要特別注意這些部位的保暖。戴帽子、圍巾、手套,穿高腰褲或長裙,以及穿保暖性好的襪子,都是不錯的選擇。

  3.適時增減調溫寒:冬至時節(jié),室內外溫差較大,要根據天氣變化適時增減衣物。避免過度保暖導致出汗,從而耗傷陽氣。同時,也要避免突然進入寒冷環(huán)境,以免寒氣突然侵襲。

  溫補為主,固腎益精

  冬至時節(jié),飲食應以溫補為主,多食用具有溫補腎陽作用的食物,以固腎強體,護陽益精。這不僅是中醫(yī)養(yǎng)生的智慧,更是民間流傳的養(yǎng)生秘訣——“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

  1.溫補食物:如羊肉、牛肉、雞肉、核桃、黑豆、黑芝麻等,這些食物能夠溫補腎陽,增強體質,幫助身體抵御寒冷。正如古語所言:“冬至陽生春又來”,這些食物有助于提升人體的陽氣,為冬季的身體健康打下堅實的基礎,確保來年春天的生機盎然。

  2.藥膳調理:冬至時節(jié),適當食用一些藥膳也是調養(yǎng)身體的好方法。如當歸生姜羊肉湯,既能補血益氣,又能溫中散寒;枸杞紅棗燉雞湯則能滋補肝腎,養(yǎng)血安神。這些藥膳不僅美味可口,還能有效增強身體的抵抗力,正如民間流傳的養(yǎng)生秘訣——“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通過藥膳的調理,我們可以更好地適應冬季的氣候變化,為來年的健康打下堅實的基礎。

  3.飲食均衡:雖然冬至時節(jié)需要溫補,但也要注意飲食的均衡。適量攝入蔬菜、水果,以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保持身體的健康狀態(tài)。正如中醫(yī)所強調的“五谷為養(yǎng),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只有做到飲食的均衡與適量,才能真正實現“冬藏”養(yǎng)生的目的。同時,要避免過度食用生冷、寒涼的食物,以免損傷脾胃,影響陽氣的升發(fā)。

  早睡晚起,陽氣內蘊

  《黃帝內經》指出:“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冬季日照時間短,人體生物鐘會相應調整,建議人們順應自然規(guī)律,適當延長睡眠時間,做到早睡晚起。充足的睡眠不僅能夠恢復體力,還能促進體內陽氣的積累。睡前可用熱水泡腳,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環(huán),提高睡眠質量。同時,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避免長時間使用空調或暖氣造成空氣干燥,影響身體健康。

  適度鍛煉,養(yǎng)陽固本

  冬至時節(jié),雖然天氣寒冷,但適度的運動仍然必要!饵S帝內經》有云:“形不動則精不流,精不流則氣郁!笨蛇x擇室內運動,如瑜伽、太極拳、八段錦等,可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激發(fā)陽氣。

  1.室內運動:冬至時節(jié),建議選擇室內運動,如瑜伽、太極拳、八段錦等。這些運動不僅能夠促進氣血運行,還能調節(jié)情緒,改善心理健康。

  2.運動適中:冬至運動,須循古法,注重適度!饵S帝內經》云:“勞則氣耗,逸則氣滯!边\動強度不宜過大,時間不宜過長。以免耗散陽氣,影響身體的健康。建議每次運動時間在30-60分鐘左右,以微微出汗為宜。

  寧靜致遠,養(yǎng)護心陽

  冬至時節(jié),萬物靜默,人體也應保持內心的平靜。冬季腎水旺盛,容易克制心火,導致心陽不足。因此,在冬季養(yǎng)生中,應注重養(yǎng)心陽,以維持人體的陰陽平衡。情緒的穩(wěn)定對于心陽的固護至關重要。過度的情緒波動會耗傷陽氣,影響身體的健康。

  1.調節(jié)情緒:冬至時節(jié),要學會調節(jié)情緒,保持寧靜致遠的心態(tài)。避免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的影響,以免進一步耗散心陽。可以通過冥想、閱讀、聽音樂等方式,放松心情,養(yǎng)護心神,確保心陽不受腎水的過度克制。

  2.保持樂觀:保持樂觀的心態(tài),積極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和挑戰(zhàn)。中醫(yī)認為,喜則氣和志達,營衛(wèi)通利,可以調和氣血,增強免疫力。保持樂觀不僅有助于調和氣血,還能振奮心陽,以應對冬至時節(jié)腎水旺盛可能帶來的不利影響,確保身體的健康與平衡。

河南省衛(wèi)生健康委宣傳處指導

供稿專家:新鄉(xiāng)市健康科普專家 新鄉(xiāng)醫(yī)學院第三附屬醫(yī)院 程剛

審核專家:河南省健康科普專家 新鄉(xiāng)醫(yī)學院第三附屬醫(yī)院 婁政馳

關于我們  |  About us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法律聲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饋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