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首頁 安徽 北京 重慶 福建 甘肅 貴州 廣東 廣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龍江 江蘇 江西 吉林 遼寧 內蒙古 寧夏 青海 山東 山西 陜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團 云南 浙江

中國新聞網河南新聞

搜 索
投稿郵箱:zxwhnxw@163.com
新聞熱線:0371-65700861

首頁 > 頭條 > 正文 >

王棣華:仁心護患兒 一生婦幼情

  • 2024年07月31日 18:07
  • 來源:頂端新聞·河南商報
  • 責任編輯:經曉佳

  有些人似乎生來就是為某種使命而來的,王棣華此生拿到的劇本是做一名兒科醫(yī)生,于是,冥冥之中所有的故事情節(jié)都圍繞著這一“設定”展開……

  2024年6月,當86歲的她再度走進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河南省婦幼保健院)(以下簡稱“鄭大三附院”)的大門時,一段激情燃燒、拼搏奮進的“婦幼歲月”被按下回放鍵,那些收納在時間夾縫里病童的啼哭、穿梭于門診樓奔波的身影、病床前俯身細致地問詢……又再次被聽到、看到、感受到。

  學生時代被種下一粒成為兒醫(yī)的種子

  新中國成立的第十個年頭,王棣華即將完成在河南醫(yī)學院(現(xiàn)鄭州大學河南醫(yī)學院)4年的理論學習,開始為期一年的實習,此時的她也將面臨細分專業(yè)選擇的問題。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是接班人和新希望,沒有兒科醫(yī)生不行!眱嚎评蠋熒险n時不經意的感慨成為激蕩王棣華心境的投石,就這樣,一粒成為兒科醫(yī)生的種子在她心里埋下了。隨后她懷揣期待和使命,到沈陽醫(yī)學院兒科系實習一年,后返回母校附屬醫(yī)院工作,也正式從一名醫(yī)學生轉變?yōu)橐幻麅嚎漆t(yī)生。

  后來看,這條路似乎就是為王棣華準備的。1986年,醫(yī)院準備籌建一家婦幼專科特色醫(yī)院,也就是現(xiàn)在的鄭大三附院。當時已經年近50歲且有著20多年兒科經驗的王棣華就順理成章地擔起了這份責任。

  帶領年輕醫(yī)生建立規(guī)章制度、編寫診療規(guī)范、建立病區(qū)甚至是后勤工作,“經過各方努力和前期精心籌備,三附院開診時已具備收治患兒能力!蓖蹰θA自豪地向記者回憶。

  10張床起家的小兒心血管病區(qū)

  1986年5月4日,鄭州市二七區(qū)康復前街7號,與青年節(jié)同慶的還有一場隆重的開業(yè)典禮。

  會議宣布,鄭大三附院將作為一家婦幼?铺厣r明的醫(yī)院正式開診,坐在臺下的王棣華和同事們激動地鼓掌。突然,病房的大夫將她叫走,原來是新收治了一個外地轉來的被診斷為肝硬化腹水的小患者,孩子全身浮腫、病情復雜,得王棣華親自“出馬”。

  見到患兒后,王棣華進行了仔細查體和詢問,不過一個想法在腦海閃過:“這孩子的表現(xiàn)很像心血管方面的問題,外地就診時的診斷可能有誤,治療方向也得調整。”經系列檢查后印證了王棣華的判斷,該患兒被確診為縮窄性心包炎,找到問題實施手術,最終患兒病情慢慢康復后出院。

  再后來,又是幾例類似的疾病!氨緛硎切难芊矫娴膯栴},可都被診斷為其他的疾病,而心血管病又起病急進展快,對患兒威脅較大,所以當時我心里就萌生了想要在鄭大三附院籌建心血管病區(qū)的想法。”王棣華說道。

  因為在河醫(yī)附屬醫(yī)院兒科工作時就負責過心血管專業(yè)的工作,加上多次到上海、廣州進修心血管專業(yè),王棣華說干就干,在院領導的支持下,她帶著3個年輕醫(yī)生,10張病床就拉起了小兒心血管內科的隊伍,也因此成為鄭大三附院小兒心血管專業(yè)的開拓者和引領者。

  團隊欠缺小兒心血管病專業(yè)知識,她就帶領大家夜以繼日加緊學習;孩子病情危重、突發(fā)狀況多,她就一天多次查房,甚至休息時也不忘返回病區(qū)查看患兒情況……這些最開始的日常構筑了一段醫(yī)院建設發(fā)展史——小兒心血管專科的奮進史。

  不光治病救人,科研攻關也得“叫得響”

  在新成立的小兒心血管內科病區(qū),王棣華踩著新的起點忙碌著。但做醫(yī)生不能只埋頭收病人治病人,科研攻關也得跟得上。

  在王棣華從醫(yī)的幾十年里,她發(fā)現(xiàn)病毒性心肌炎的發(fā)病率比較高,但究竟是哪種病毒引起的?囿于檢驗取材的困難及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技術條件的限制,很多檢驗結果出來得比較晚,致使大多數(shù)患兒都不能及時得到診斷甚至是誤診。

  1990年,王棣華帶領團隊和北京病毒研究所的專家協(xié)作開展了“ELISA法快速診斷柯薩奇B組病毒感染的兒童心肌炎”的診斷方法研究,為“心肌炎病原學”的早期診斷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該項檢測技術研究成果當時在全國領先。

  此后,王棣華領銜開展了多項科研攻關,如“小兒肺炎心衰的實驗室研究”“小兒心臟病心鈉素水平測定”“小兒心肌病自身免疫機制的臨床研究”等,并多次獲得科學技術進步獎。

  如今已經高齡退休的王棣華依舊十分關注行業(yè)領域的前沿動態(tài)。

  原小兒心腎內科主任李艷是王棣華的學生,她說每次參加學術會議回來,王老師總會第一時間詢問了解學術新發(fā)展,“她對專業(yè)的執(zhí)著和熱愛也激勵著我們不斷進取”。

  心系患兒不是空話全是細節(jié)

  都說做醫(yī)生難,做兒科醫(yī)生更難,尤其在王棣華所處的小兒心血管內科,孩子往往病情危急、工作量大,需要更多的耐心、細心、責任心。但王棣華對此不僅沒有怨言,反而總是把對患兒的愛發(fā)揮到極致。

  李艷說王老師對患兒的愛沒有空話全是細節(jié)。“王老師會為了不讓外地病人再跑第二趟,常在門診加班加點等檢查結果,直到給人看完才肯離開!迸c王棣華共事多年的原兒內科門診護士長蔡春玲也說,自己幾十年來從沒有看到王老師發(fā)過脾氣,她總是會先從自身找問題,不苛責他人,令后輩敬佩。

  蔡春玲說門診上經常有病人為了排隊爭吵,每到這時候王老師總是說你們別吵了,都是我不好,是我看得太慢了!暗鋵嵞睦锸撬吹寐,她只是想認認真真幫孩子找到問題所在!辈檀毫嵝奶鄣卣f道。

  在王棣華的從醫(yī)習慣里,給孩子看病永遠都有注意不完的細節(jié)。冬天聽診器太涼,她會先放在手心里焐熱了再用。需要用壓舌板時,她會把這一步放在最后,避免一開始就讓孩子不適和哭鬧,干擾診查……類似細節(jié)不勝枚舉,也因此王棣華成了大家都喜歡的“醫(yī)生媽媽”“醫(yī)生奶奶”。

  “如果有來生我還會選擇當醫(yī)生”

  從60歲退休又返聘,門診坐到80多歲,王棣華說不覺得辛苦,“能被患者需要是我的價值,這讓我的人生意義又增加了幾十年”。

  當然,在面對女兒時,王棣華也覺得有所虧欠,因為自己和老伴兒都是兒科醫(yī)生,陪伴孩子的時間實在是太少了。王棣華女兒苦笑著向記者回憶,“我小時候會想著趕緊長大,因為長大就不需要爸媽照顧我了”。

  誠然,女兒這份無可奈何的“怨念”會隨著成長慢慢消散,但真正讓她理解母親這些年的“不稱職”是在一次回院探親時發(fā)生的。

  擁擠的診室里,王棣華被患兒家長簇擁著,她穿著白大褂,正聚精會神地跟家長討論病情,“我在她對面站了十幾分鐘她才注意到我,這個場景給我感觸很深,于是就順手拍了下來!蓖蹰θA女兒邊向記者展示照片邊回憶道。

  或許也正是這一刻起,女兒才意識到,這一世,她不僅僅是自己的媽媽,更是千千萬萬患兒的“醫(yī)生媽媽”,“那一刻我覺得她很偉大”。所以在一次母女聊天中,當女兒問起如果有來生你選擇當醫(yī)生還是別的職業(yè)時,王棣華斬釘截鐵地回復“我還是會選擇當醫(yī)生”。

  回首自己的從醫(yī)生涯,王棣華說,有幸成為一名兒科醫(yī)生,有幸與鄭大三附院相遇,“我在這里實現(xiàn)了救死扶傷、醫(yī)者仁心的人生價值,也祝福醫(yī)院繼往開來,再鑄新華章”。(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 王婉君 通訊員 華小亞 何劍爍)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