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首頁 安徽 北京 重慶 福建 甘肅 貴州 廣東 廣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龍江 江蘇 江西 吉林 遼寧 內(nèi)蒙古 寧夏 青海 山東 山西 陜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團 云南 浙江

中國新聞網(wǎng)河南新聞

搜 索
投稿郵箱:zxwhnxw@163.com
新聞熱線:0371-65700861

首頁 > 文化旅游 > 正文 >

“追光”前行 感受中國步伐、信念與溫度

  • 2024年12月27日 16:05
  • 來源:中新網(wǎng)河南
  • 責任編輯:李新賀

  中新網(wǎng)河南新聞12月27日電   光,是我們對世界的第一感知。在這個喧囂的網(wǎng)絡時代,我們總是在尋找那束能夠照亮前行道路的光。

  歲末年終之際,由河南廣播電視臺出品的《追光2024》系列短視頻,刷屏各大網(wǎng)絡平臺。通過一群“追光”前行的人,我們看到的不僅是個人的奮斗,更是感受到了這個時代的脈動和整個國家的前行。

  我們是生活在一個和平的時代嗎?不,我們只是出生在一個和平的國家。我們的和平,來自無數(shù)先輩的奮斗與犧牲,也來自每一名中國軍人的枕戈待旦!蹲饭2024》第一集——《永不磨滅的英雄宣言》,聚焦的就是“楊根思連”第31任連長仇安故事。在他身上,我們看到了“楊根思”精神的傳承,也看到了中國軍人時刻準備著走上戰(zhàn)場沖鋒的決心和勇氣。

  云岡石窟,是人類文明的瑰寶。72歲的云岡研究院研究員王恒,在云岡已經(jīng)工作了40年,日復一日解讀著這些石刻所蘊含的歷史密碼!蹲饭2024》第二集——《歸去來兮 我和我的云岡》,講的就是他的故事。他的故事讓我們明白,文化的力量是跨越時空的,它能夠連接過去與未來,讓歷史的光輝照亮現(xiàn)代人的生活。

  逢山開路,遇水架橋。世界上最長的橋、最難的海底隧道,都是由中國人建造!蹲饭2024》第三集——《海上工程師的海底“毫米級”》,把鏡頭給到港珠澳大橋和深中通道的建設者、工程師寧進進。他和同事們用智慧和汗水,克服了重重困難,創(chuàng)造了人類工程史上的奇跡。在他們的努力下,不僅縮短了地域間的距離,也拉近了心與心之間的距離,讓世界見證了中國步伐和中國質(zhì)量。

  偉大的不僅是建設者,更是堅定的奉獻者。2000年,年輕的侯朝茹和14位同學,從河北保定出發(fā),一路向西穿越塔克拉瑪干沙漠,來到新疆且末支教。從此,15個人的命運就扎根在了當?shù)。不僅傳授知識,更把國家認同感的種子,深深種植在孩子們的心里!蹲饭2024》的第四集,所講述的,就是——《15個人的24年》。

  不管是仇安、王恒,還是寧進進、侯朝茹,他們都很平凡,但又都很與眾不同。他們每個人都在追光前行,同時也在散發(fā)著光芒。

  中國有14億人,正因為無數(shù)的凡人微光,才匯聚成了大國崛起的宏大敘事。在擺拍、“劇本”充斥的互聯(lián)網(wǎng)世界,《追光2024》,讓我們透過真實世界里的感動,感受中國步伐、信念與溫度。

  總有一束光,照亮我們前行道路。追光向前,我們也將成為“光”!(完)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wǎng)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
未經(jīng)授權禁止轉(zhuǎn)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wǎng)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3042]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