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首頁 安徽 北京 重慶 福建 甘肅 貴州 廣東 廣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龍江 江蘇 江西 吉林 遼寧 內蒙古 寧夏 青海 山東 山西 陜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團 云南 浙江

中國新聞網河南新聞

搜 索
投稿郵箱:zxwhnxw@163.com
新聞熱線:0371-65700861

首頁 > 文化旅游 > 正文 >

河南文物讓中外嘉賓流連忘返

  • 2024年11月08日 12:42
  • 來源:河南日報
  • 責任編輯:經曉佳

  古老精致的賈湖骨笛、殷商時期的車馬、婦好墓出土的“司母辛”銅方鼎……11月7日,首屆世界古典學大會在北京開幕。作為本次大會配套活動之一,“考古與中華文明溯源展”同步開展,眾多河南文物亮相其中。

  據了解,此次展覽由中國歷史研究院主辦、中國考古博物館承辦,聯(lián)合全國16家考古文博單位共同推出,從三個方面講好中華文明溯源故事,完整構建“中國百萬年人類史、一萬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國文明體系化發(fā)展脈絡。在文物內容方面,共計上展文物1460余件(組)。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覽河南元素十足,展出了二里頭宮殿復原模型和精品文物,偃師商城、鄭州商城、洹北商城、殷墟等遺址出土的器物,不僅科學闡釋了夏文化內涵,還構建了從早商、中商到晚商近六百年的時空序列。

  “這是怎樣制造出來的?”在“司母辛”銅方鼎前,不少外國嘉賓發(fā)出疑問。此鼎出土于安陽婦好墓,體型龐大,重達117.5公斤。展廳講解員介紹,“司母辛”銅方鼎是不多見的商代大型重器,“司母辛”鑄于口下內壁,意思是婦好的子女為祭祀亡母辛而鑄此鼎。

  和“司母辛”銅方鼎一同展出的還有賈湖骨笛,它是中國迄今發(fā)現的時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管樂器。在展廳內,中外嘉賓聚集在聲音體驗裝置前,戴上耳機聆聽賈湖骨笛演奏出的《梁!贰缎“撞恕贰兑拭缮叫≌{》等樂曲。笛音穿越八千多年的時光,引人無限遐想。“骨笛是由丹頂鶴的尺骨制作而成的,長則24厘米,短則17厘米,有5到8個孔,是完全可以吹出音樂的。咱們現在聽到的這段優(yōu)雅的旋律就是我們的專家用骨笛吹奏出來的。”展廳講解員介紹。

  展廳中,有關河南的展品前都有不少中外嘉賓駐足。殷墟遺址出土的殷商時期的馬車,婦好墓出土的象牙杯子,出土于二里頭遺址的鑲嵌綠松石獸面紋牌飾,安陽小南海遺址出土的石片、凹刃刮削器、砍砸器、石錛、石鑿、雕刻刮削兩用器等舊石器時代文物,都讓參觀者流連忘返。

  通過一件件文物,中外嘉賓可以領略到中華先民篳路藍縷、艱苦卓絕的開創(chuàng)精神,巧奪天工的卓絕智慧和燦爛輝煌的文明成果,從而對厚重、開放、包容的中原文化產生更深刻的理解,感受到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記者 杜軍)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