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首頁 安徽 北京 重慶 福建 甘肅 貴州 廣東 廣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龍江 江蘇 江西 吉林 遼寧 內蒙古 寧夏 青海 山東 山西 陜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團 云南 浙江

中國新聞網河南新聞

搜 索
投稿郵箱:zxwhnxw@163.com
新聞熱線:0371-65700861

首頁 > 文化旅游 > 正文 >

(尋味中華)一襲漢服靡河洛 霓裳華彩越千年

  • 2024年02月06日 16:44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責任編輯:李新賀

  中新社洛陽2月6日電 題:一襲漢服靡河洛 霓裳華彩越千年

  中新社記者 韓章云

  古往今來,服飾往往是時尚的放大鏡,如今河南洛陽掀起漢服熱潮,也在不經意間與千年前的“潮流穿搭”同頻共振。

  唐制襦裙、宋制褙子、明制襖裙,還有不計其數(shù)的釵環(huán)、發(fā)飾、頭冠……導游陳佳慧的衣櫥里,掛滿了各式各樣的漢服,供她一年四季穿搭。穿著這些漢服,她引導海內外的游客暢游千年古都洛陽。

  在洛陽博物館,《時裳·武則天》特展將文物與復原的唐代服飾配合展出,帶領觀眾回顧1300年前的霓裳華彩,身臨其境感受中華民族綿延不斷的服飾文化與日新月異的時尚活力。

 2023年12月19日,河南洛陽,游客身穿漢服參觀洛陽博物館。中新社記者 韓章云 攝
2023年12月19日,河南洛陽,游客身穿漢服參觀洛陽博物館。中新社記者 韓章云 攝

  “羅衣何飄飄,輕裾隨風還。”如果尋訪曹植詩里的美人,來洛陽總會有收獲。自2023年以來,漢服已成為洛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號之一,游客在這里綰青絲、貼花鈿、穿漢服,或漫步于大遺址公園,或游走于仿古建筑群,或逛商場、乘地鐵,或騎車穿行大街小巷,夢回千年與“穿越”混搭毫無違和感。

  論與漢服的適配度,在不少游客心中洛陽幾乎“滿分”。史料顯示,河洛地區(qū)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fā)祥地,也是漢服禮制在中原的實踐中心,周平王遷都洛邑,始建東周,禮行中原,孔子周游列國,問禮于洛。

  在中國歷史上,先后有10余個王朝在洛陽建都,二里頭遺址、偃師商城、東周王城、漢魏故城、隋唐洛陽城五大都城遺址沿洛河一字排開,呈“五都薈洛”之勢。龍門石窟、中國大運河、絲綢之路等3項6處世界文化遺產熠熠生輝。

  憑借豐厚的歷史文化“家底”,似乎一夜春風來,漢服體驗館在2023年開遍洛陽城,漢服也成為洛陽文旅融合的“上分項”。

  目前,當?shù)匾研纬伞皾h服+造型+拍攝”全鏈條產業(yè),以漢服為引,從顛覆性創(chuàng)意到沉浸式體驗,從年輕化消費到移動端傳播,讓洛陽漢服持續(xù)“出圈”。

  其中,龍門石窟、洛邑古城、洛陽博物館等成為游客穿漢服打卡的熱門地點,讓“漢服+古城”的引流效應逐步顯現(xiàn)。

  當前,為推動漢服“流量”變“留量”,“網紅”變“長紅”,洛陽已著手布局漢服產業(yè),舉辦漢服大賽、漢服妝造培訓班,成立洛陽漢服研究院,建成漢服產業(yè)園,規(guī)范漢服經營行業(yè)活動等。

  近年來,漢服已成為陳佳慧的日常服裝,與一批又一批的游客初相見。人們總會被她的服飾妝造驚艷,這讓她感到開心驕傲。在她看來,穿漢服不僅僅是追趕國潮,更是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溯源與尋根,“漢服是穿在身上的文化”。

  在河南省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黃河文化研究所)研究員宋朝麗看來,漢服熱潮折射的是當代人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也為中國古代深厚的禮文化如何通過文旅實踐加以詮釋提供了“洛陽方案”。(完)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99788000